中山路,憑江臨風(fēng),是城邑中軸,是城郭地標(biāo),是城市脊梁,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讀本,是南寧城市歷史最深厚的積淀,賦予城市獨特的人文內(nèi)涵和城邑氣質(zhì)。
中山路,南寧饕餮。這里有最"本質(zhì)"的"皇城根下"的平民美食,成就了一條與南寧共生共榮的城市符號——中山路美食一條街。
中山路,東西南北,清鮮爽滑嫩,酸甜苦辣咸,香辣脆肥濃。在這里你總能找到自己鐘愛的那一味。完美饕餮,余香裊裊。
中山路,世事滄桑。以空間演繹傳奇,以時間回望歷史,不僅有商貿(mào)的繁盛,還有食事的瑰麗、文化的傳承、城市的記憶。
中山路原為馬草街(舊日為南寧專門賣馬草的街),后因"孫中山文化"的影響,由于全國各地省會城市中心區(qū)都有中山路,因馬草街位于南寧中心街區(qū),遂改名中山路。
黃阿姨,一位世居中山路、年近八旬的老者。與我們講述了一段關(guān)于中山路前世今生的故事。
過去的中山路小食多為"擔(dān)頭"(零擔(dān))買賣,并非如今一些檔鋪所謂的"中山路傳統(tǒng)美食"。舊日中山路,最著名的主要有"銓記"飲食店的杠打豬手面、鴨腿面,"大眾"飲食店的北方大包,"耀記"飲食店的芝麻糊、花生糊、綠豆沙、京粉水圓,"娃記"飲食店的米粉等。
據(jù)官方提供的資料,如今的中山路美食一條街正式成型于1982年,當(dāng)年只有幾家小吃店鋪如涼茶、米粉、芝麻糊等,到如今已發(fā)展至夜市攤位198家。經(jīng)營品種囊括東西南北中、酸甜苦辣咸,經(jīng)營中外名小吃,南北風(fēng)味近千種,每晚營業(yè)接近20萬元,成為外地人了解南寧的一個窗口。
認(rèn)識和品味南寧,是要從中山路夜市開始的。中山路,更是南寧的城市符號,堪稱南寧的"皇城根兒"。
據(jù)史料記載,中山路北段地域,是南寧府署。明洪武三年,南寧府署由同知王驥初建,永樂中知府李日成修建,后明清兩朝知府同知 也多次修建。永歷二年、四年,桂王兩次來邕,把此作為王宮。老南寧稱為"府門口",清末民初稱為衙府前街、府治東街、府治西街、中府街、王宮巷等。
中國人是很講究傳統(tǒng)的。中國的傳統(tǒng)把城市的速度提升到打造國家的高度,中軸線被視為城市的脊梁。
而中山路正是古邕州的中軸線,符合中國古代都市"不正不威"、"居中不偏"的傳統(tǒng)理念,是城中脊梁之所在,說明古邕州城文化之厚重精深,源遠(yuǎn)流長,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。
千年滄海桑田變遷,千年歷史文化積淀,造就了南寧人自己的中山路。中山路更是南寧一個珍貴的城市符號,承載了南寧的記憶。
如今的中山路,已經(jīng)迎來了舊改項目第一期工程,未來這里將打造成集中心商務(wù)、時尚購物,休閑美食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。
冬日午后,走在古老的中山路,似乎在與她道別。對我、對南寧人來說,對中山路充滿了眷戀。因此,我用相機記錄她的容顏。希望中山路夜市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。